长滩梦李绅
唐·元稹
孤吟独寝意千般,合眼逢君一夜欢。
惭愧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雨到长滩。
【诗词赏析】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诗人、文学家。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任左拾遗。元和四年(809),以监察御史身份,“按狱东川,惩治贪残,平八十家冤事,七刺史皆夺俸”。元和五年(810),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荆州)士曹参军。元和十年(815),再徙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过阆、果、广、渠等地。唐穆宗长庆二年(822)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共同发起诗歌运动——新乐府运动,开创“元和体”。有《元氏长庆集》等作品。
诗题中的长滩即长滩寺。岳池水发源于岳安山(即今石马山)南麓,经长滩南流入嘉陵江。长滩堰口两侧之水分流而下,一侧急湍奔涌,气势雄强;一侧瀑流舒缓,如挂珠跳玉。长滩两侧阳刚与阴柔媲美称奇,且滩下有巨石如牛眠状,姿态安然,加之四野风光旖旎,为岳池古十景之一的“巨石牛眠”。长滩下不远处有寺,故名长滩寺。傍水而建,水幽景柔,暮鼓晨钟,极便清修。
元和十年(815)春,被外放五年之久的元稹刚奉调还京不久,三月正与李绅、白居易、柳宗元等好友久别重逢而相邀畅游城南,忽降旨再度被贬外放通州司马。元稹不得不告别好友离开长安,过阆中、果州、广安到通州赴任,此诗便是中途经岳池遇雨小住长滩寺而作。从诗中不难看出元稹与李绅关系甚密。李绅赴考进京曾住元稹家中,经元稹引荐与白居易、柳宗元等相识。他们一同倡导新乐府诗体的采诗制度,以达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元稹离京之后对李绅仍念念不忘。
“孤吟独寝意千般”,诗句开头便点明是在一个孤独苦闷的雨天夜晚,诗人不便外出观赏夜景,独自寝于寺中,风雨敲打着窗棂,竟难成寐,在“独寝孤吟”的情况下,又怎能不“意千般”呢?孤独难耐,如果有老朋友在身边该多好哇!“意千般”,写出了诗人杂乱的心情,想到了离别的苦愁,也想到了相逢时的欢乐。
第二句“合眼逢君一夜欢”,此时此刻表露出诗人情绪变化的开始,从“愁”到“欢”。刚合上眼,几月前在长安畅游城南时的情景立刻出现在脑海,相逢一起饮酒谈诗,畅叙情怀是那么的欢快。想及此乐事,以致产生梦境,老朋友李绅来到长滩一起欢乐相聚。第一、二句转承自然。
“惭愧梦境无远近”,“惭愧”,辜负,由衷感激。第三句写梦醒时的情景,当梦境醒来时,现实中的“孤”“独”与梦幻中的“欢”尽管形成鲜明对比。然则诗人并没有感到空虚和惆怅,而是感激老朋友的灵魂竟不受千里的阻隔如约而至。
分明是自己魂牵梦萦着老朋友,反倒说是老朋友“不辞风雨”千里迢迢地从梦中“到长滩”来与之欢聚,表达了朋友间诚挚感情。这便是这首诗艺术的绝妙之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符合自然规律,从对老朋友的魂牵梦萦中,表现出朋友间深厚的情感。“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雨”,表达了即使远隔千山万水、风雨相阻,好朋友之间仍然心灵相通、情感相融。同时,诗句也隐含了对朝中势力掌控者的不满,和与其斗争的决心,哪怕是把他们几个政治主张相同的好朋友分开外放各地,也只能分其身,不能分其心,很难阻止他们感情交流融合。白居易与李绅同游慈恩寺,席间想念元稹,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的诗,诗中同样表现出白居易对元稹真挚而深沉的感情。
(杨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