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论坛
汶川县档案馆档案资料安全转运
[作者: 转贴自: 发布时间:2008-07-30 15:57:46  点击数量:2105]
    汶川县是这次“5.12”特大地震的震中,作为阿坝州的门户,大禹的故乡,素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据史书记载,汶川县属古西羌之地,是羌族聚居县,具有悠久历史的藏羌民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汶川县档案局(馆)馆藏《大禹志》、《青衣羌》、《瓦寺土司家谱》、民国档案及建国后等各种门类的档案资料45293卷(册),涉及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真实记录了阿坝藏羌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的发展、演绎,反映了藏羌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呈现历史原貌的活化石,是藏羌民族重要的历史记忆。 
    为了尽最大努力挽救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汶川县档案局、济南铁军师官兵、阿坝州档案局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迅速将档案全部紧急转移到州档案馆。
    汶川奋力抢救档案。地震灾难发生后,汶川县档案局(馆)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指挥部署下,一方面全力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抗震救灾中,一方面冒着余震的威胁,以档案人特有的职业品德素养,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干着档案人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他们面临库房随时坍塌的危险,在人单力薄的情况下,组织人员深入档案库房,检查档案受损情况,奋力抢救受损档案。档案库房内,墙体活生生从中撕裂,大梁、承重墙柱断裂、严重错位,柜架东倒西歪,散落遍地的档案被粉尘掩埋。档案局(馆)的工作人员不顾高温高湿天气的侵袭,清理了被砖块砸烂、变形、毁坏的档案柜架,认真地拂去被沙尘遮掩得面目全非的档案。大家找来编织袋,一卷卷、一本本、一袋袋将档案汇聚起来,一本一本地清点,一袋一袋地分装,把所有的档案资料归类、整理、排序、杀虫后,近一个月的时间,整理了810多袋档案和资料。为了安全及时地将这批档案抢救、转移到州档案馆,汶川县档案局(馆)通过汶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了济南军区铁军师的鼎力支持。
    部队官兵奉命紧急转运档案。7月6日,驻扎在汶川县的济南军区铁军师炮兵团接到装卸、紧急转运档案至阿坝州档案馆的命令后,抽派了80多名官兵,在汶川县档案局(馆)实地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搬运步骤和方法。7月7日凌晨,在对车辆采取了防雨淋、防日晒、防丢失等多项措施后,80多名官兵一鼓作气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将馆藏所有档案资料搬运完毕。为了把好装、运、卸三关,炮兵团参谋长张兆宁挑选了技术过硬的司机、车况良好的6辆军车共计20人组成档案运输车队,经过6小时的长途颠簸,档案安全运抵马尔康,确保了档案万无一失。
    汶川档案得到妥善保管。对于汶川县档案馆档案资料的紧急转移,州县档案局(馆)科学组织、精心规划、周密部署,并在汶川县档案馆档案转移工作基本就绪的同时,州档案局(馆)于7月4日,组织全局职工将三楼档案库房的破产企业档案和一些杂物进行清理,留出足够的空间,为汶川县档案资料进馆作好充分准备。根据天气预报,确定转移时间。7月7日档案运至州档案馆后,济南军区铁军师炮兵团、阿坝支队警卫中队和阿坝州档案局(馆)全体职工开展了紧张有序的档案搬运入库工作。军警民团结一心,将一袋一袋珍贵档案采用肩扛背托等方式,仅用了3个小时就将所有档案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州档案局(馆)专门为汶川档案腾出的库房内,确保汶川悠久的藏羌历史文化遗产珍贵档案安全、完整、顺利地紧急转移到了州档案馆。

广安市档案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verd
蜀ICP备2021013166号-1

地址:广安市广安区五福南路800号 邮编:638000 电话:(0826)2332533 电子邮箱:gasdaj@163.com

技术支持:翊宝科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安市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