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论坛
四川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会交流材料
[作者: 转贴自: 发布时间:2007-07-09 08:15:05  点击数量:2493]
四川省档案馆技术部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                                                --四川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会交流材料
2007-7-3 
 
 

 

四川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会交流材料
 
 
 
四川省档案馆技术部
 
  四川省档案馆是目前保存国家重点档案数量较多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之一,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财教字[2006]63号文件界定实施抢救和保护国家重点档案的范围,省馆馆藏国家重点档案达56万卷之多,占全省国家重点档案总量的28.7%,是我省国家重点档案的大头。这些档案具有重要的研究利用价值,是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贵档案。
    几年来,在抢救工作中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修裱、缩微拍摄、数字化转换、著录标引和整理等工作,基本完成清代档案抢救任务的目标,共修裱档案5.6万余卷,近60万张,制作缩微品1370盘,对清代档案的装具全部进行了更换,案卷目录全部打印著录,实现了计算机检索,承担了《四川清代咸丰朝巴县档案整理》、《四川清代档案图片收集整理》两个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档案整理类项目。为使国家重点档案得到很好的保管保护,我们使用了先进实用的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使省馆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这里仅从纸质档案修裱的角度,谈谈我们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体会之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关键。
  省档案馆重点档案的抢救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进展较为缓慢。2004年2月4日,省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省档案局的工作汇报,议定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面完成清代档案的抢救任务。2005年11月,省委主要领导一行视察省档案馆,进一步提出抢救历史档案总的原则是宜早不宜迟,重申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清代档案的抢救,民国时期的重要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以及建国后的重要档案,需要抢救的都要抓紧安排进行。同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加大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力度,省财政也加大了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专项经费的投入。从2004年—2007年,两级财政先后投入抢救和保护经费1000多万元。2007年1月,四川省档案局(馆)长胡金玉同志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把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列入今年四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强调指出:有重点档案抢救任务的档案馆要科学安排,扎实工作,争取条件,加快速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使省馆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提前完成了馆藏清代档案修裱、缩微和案卷级著录等主要抢救任务,而且民国档案的抢救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体会之二: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充分准备是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前提。
  一是认真学习有关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文件规范,重点解读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财教字[2006]63号《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认识到位,领会其实质内容,在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基础上加以贯彻落实。二是调研摸底,掌握实情,并制订抢救方案,编制经费预算,经审核批准后实施。进一步摸清家底,核实馆藏重点档案的基本情况及现状,了解需要进行抢救的国家重点档案的全宗数量、案卷数量和案卷受损(破损、霉变、老化)的程度及濒危状态等,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根据调研分析得出的实际情况,提出重点档案抢救的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抢救数量、抢救方式、实施周期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区分主次重点,科学排序,保证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和开展。三是成立了一名副局(馆)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亲自抓省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同时组织一批技术骨干参加档案修裱工作。四是做好抢救场地、工具及配套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准备。为此,专门购置了档案修裱机2台、缩微拍摄机3台、缩微阅读复印机1台、电动阅读器3台、密度仪1台、胶片拷贝机1台、模拟转数字胶片扫瞄仪1台等设备,仅档案抢救与保护的主要设备就投入经费200多万元。
  体会之三:熟练掌握档案抢救技术,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抢救工作效率,是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核心。
  抢救国家重点档案,必须要有一支责任心强、作风硬朗、技术娴熟精湛的抢救人才队伍,离开技术人才团队的支持而想做好重点档案抢救,那无异于空谈。自开展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以来,我们一直注重重点档案抢救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以及抢救实践的磨练,着力打造一支档案抢救技术人才骨干队伍。在系统培训中,围绕修裱技术的实用性、操作性和规范性进行,采取先重点、后一般,先基础、后规范的原则,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难点,滚动发展,并引进档案修复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技术等级认证。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不仅如此,我们还制定出了四川省《纸质档案修裱整理工作细则》和《纸质档案修裱工作细则》,对档案修裱整理和档案修裱的业务标准、基本内容、修裱范围、质量要求、操作规程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严格执行,使省馆纸质档案的修裱抢救有了更高的起点。通过对以往档案修裱中垫膜使用、纸张分类、文件摆放、浆糊浓度、裁切方法和工艺流程等习惯方式的分析,摸索出了双面垫膜、快速起台、分类摆放、多张上墙、用糊适中、环节兼顾等事半功倍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内使手工托裱的效率在原有基础上翻了2—3倍。2台档案修裱机在重点档案的抢救中也发挥出了快速高效的积极作用,与手工修裱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了机裱、手裱4:1的最佳修裱速度。
  体会之四:创新管理,严把安全关、质量关,是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关键。
  重点档案的抢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严格管理。清代档案抢救期间,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坚持预防为主,从“防”字上下功夫,按抢救环节落实安全责任人,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工作场地上分片区,落实防火、防盗、防水、防虫、防霉责任人;修裱技术操作上以档案纸质装具盒、卷和张数为单位,落实手裱、机裱责任人;案卷清理组合上按修裱先后顺序,落实责任人。在任务和质量管理方面,我们出台了《清代档案修裱抢救管理办法》、《关于清代档案修裱抢救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实行定额和超定额管理、岗位管理。由于采用严格灵活的管理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修裱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我们还设立简易烘房,采取冷冻杀菌的办法,对干燥不充分和修裱完毕的档案,入库前分别进行烘干和杀菌处理。在技术人员组织管理方面,立足实际,内部试行了一些新的管理办法。通过内部轮岗,使每个同志在修裱与缩微、手裱与机裱、管理与技术、基础整理与现代化制作等岗位的互换,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整体技术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抢救民国档案初期,我们首先按抢救方式分大组,再按操作流程分小组,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办法,产生出了2名大组技术负责人和3名小组长。其次我们将抢救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项目,将项目内容公布,大家自愿报名,拟写项目实施提纲,变被动安排为主动工作的尝试,使个人才智得到较好地施展。第三按工作流程进行组合,除个别岗位设专人外,其余纵向包干到人,横向包干到组,纵横互换,整体推进。为加快省馆民国档案修裱抢救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体会之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重点档案抢救任务十分艰巨,除技术、管理外,更需要技术人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敬职敬业的精神。2004年初,省政府常务会议做出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面完成清代档案的抢救任务后,身负抢救重任的同志们倍感责任重大和时间紧迫,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后人着想的态度,以只争朝夕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忙碌紧张的档案抢救工作中,力争早日完成抢救任务,早日发挥重点档案的作用。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困难面前主动上,利益面前主动让,不强占场地和位置,不计较技术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主动为新手释疑解惑,把方便尽可能多地留给他人。在消除顾虑、稳定情绪、减少矛盾的基础上,增强彼此间的凝聚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几年来,同志们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奋力拼搏,谱写了一曲档案修裱抢救的动人篇章。在他们当中,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无论是男同志还是女同志,每天躬腰站着工作8小时以上,与档案中陈积的大量灰尘、霉菌和异味相伴。夏季高温高湿,戴上口罩做烂卷和前处理;从事机器修裱的,开着空调仍觉大汗淋淋。在冬天,他们经受长时间的冷水浸泡,有的同志手上长满了冻疮,有6位同志甚至刀伤至骨,为档案修裱抢救付出了血的代价,尽管工作是辛苦的、枯燥的,但过程是愉快、开心的。
  经过坚持不懈、齐心协力的工作,我们在近3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省馆清代档案修裱抢救任务,为民国档案的抢救工作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有了良好的开端。回首过去,感慨依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仍将继续努力,真抓实干,为加快馆藏民国档案的抢救步伐,为全面构建西部档案强省的宏伟目标,再上层楼,再立新功。

广安市档案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verd
蜀ICP备2021013166号-1

地址:广安市广安区五福南路800号 邮编:638000 电话:(0826)2332533 电子邮箱:gasdaj@163.com

技术支持:翊宝科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安市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