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
20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原来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统包统揽的社会服务职能开始分化并逐渐回归于社会及社区,人们已逐渐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更确切地说转变为“社区人”。社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价值和功能日渐凸现出来,社区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促进社区发展的多项措施中,不容忽视社区档案的作用。
“单位制”背景下的档案管理
单位制是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基础。“单位”一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却是一个没有确切法律涵义的词。在过去,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营或集体所有制的企事业组织和机构等的代名词。而现在,它成为公司、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的统称。
以往,在城市社会管理制度下,离开工作单位的认可和证明,个人的许多社会活动就无法进行(如婚姻登记、业务往来、工作调动等等)。
我国现行的档案工作体制正是在“单位社会”形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单位社会”下的各级机关、部队、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就成为“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和基层细胞”(吴雁平,2003)。
1962年,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及人民公社,普遍建立了统一管理党、政档案的档案室,或者配备了统一管理党、政档案的工作人员。必须指出,“单位制”对于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迅速构建起新中国的档案管理体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单位制则不会有迄今为止较为庞大而完备的档案管理网络。
在“单位制”的环境下,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十分迅速和有效地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与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单位制”为各级档案部门驾驭当时社会档案的全部资源提供了可能。
社区档案的内涵
单位制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对个人的各种管理逐渐让渡给了人们朝夕生活的社区。社区(Community)是指在一个地区进行居住和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它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利益相关的人所组成的区域共同体(潘允康,1997)。由于单位制功能的式微,社区便对人们的生活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区档案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社区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档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档案界开始对社区档案及社区档案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展开了各种探讨和研究。大多数学者对如何做好社区档案建设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即搞好社区档案建设必须做到:提高认识是搞好社区档案工作的前提;统一保管是发挥档案整体效应的重要途径;健全制度是确保档案安全的重要保证(孙晓光,2001)。
在有关社区档案问题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社区档案是指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社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以及各种社区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由社区居委会收集保存的历史纪录。社区档案的提法与学校档案、教会档案和企业档案等相类似(吴建华等,2002)。社区档案的形成者包括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团组织乃至社区居民个人,它应该由居委会保管。笔者以为,此定义阐述了社区档案的内容及保管单位,应该说涉及到了的核心方面。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社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协调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相关资料也就成为搞好社区发展所必备的参考资料,因而社区档案还应该包括物业管理部门和业主委员会在实践中形成的档案;这些档案是否应该由居民委员会保管,应经协商后才能确定。虽然居委会所掌握的档案资料较为全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常融洽,尤其是业主委员会和其他两家之间的矛盾不少。当然,我们认为由居委会保管是最为恰当的,因为不仅居委会形成的档案资料最多,而且居委会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最多;由居委会保管有利于社区档案资料的全面收集,也有利于社区档案的查询和利用。
一些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在总结社区档案工作时认为,社区档案的范围应包括:文书档案、社区科技档案、社区会计档案、社区声像档案、社区实物档案和社区电子档案(赵喜红,2002)。社区档案的内容应不少于以下七类:社区组织、人事类(主要含:党的组织、社区居委组织、社区社团组织、群众团体组织、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社区文书类(上级党政文件、上级民政部门文件、本社区发文、其它文件等);财会类(社区居委会收支帐簿、报表、凭证等);社区经济类(社区产业概况、中介机构情况、社区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再就业培训等);社区文化、卫生类(社区健康档案、社区科教文化体育设施档案、社区计划生育档案、社区医疗卫生档案);社区综合治理类(社区警务工作、外来暂住人口、“两劳”人员、帮教对象管理、社区治安调解工作、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环境绿化工作等);社区福利工作类(烈军属工作、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工作、弱势伤残群体工作等)(邵为琳,2002)。
此外,一些地方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还积极探索社区档案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如石家庄市新华社区在社区档案建设方面,还新辟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其主要有:基本情况、优良记录、不良记录三部分。热心公益事业、见义勇为,在社区经济、教育、服务、文化、治安、环境、管理等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突出业绩,将作为优良记录登记在案;而偷税漏税、制假售假、伪造证件、恶意拖欠债务和拒交公用事业费、损坏公共设施、扰乱公共秩序、参加封建迷信活动和非法组织以及其它妨害社会和他人等的不道德行为,将作为不良记录登记在案;社区基本情况主要来自于社区,辖区内的企业、中介机构、市场经营户等的信息则依靠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所有的单位都应在社区建立档案;辖区内职能部门的社区档案信息由企业、居民等提供。社区档案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诚信系统和安全运行管理系统。石家庄新华区的社区档案建设工作的实践表明,该社区十分注重规范居民行为,提高社区诚信水平。按照这种模式建立社区档案主要是有利于社会控制,保障社区的健康发展。
做好社区档案工作,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完备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从社区档案的内涵可以看出,社区档案具有多重功能:社区档案有利于维护社区安定,便利居民生活,保障群众利益,方便居民再就业(张书梅,2001)。社区档案还能为社区民政事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条件,促进档案事业本身的发展(贾奎文,2001)。社区档案不仅记录了社区发展的历史,同时也为今后对该社区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供可资查询和利用的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是社区改革的重要依据。
社区档案对社区发展的意义
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或者说“社区人”的过程中,由于单位对其成员的控制减少,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通过社区来加强对社会成员管理。因为单位组织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原有的保障和生活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地市场化和社会化。但社会生活中的风险依然存在,这些都要求伴随单位体制的变化,尽快建立起以社区为载体的新型社会支持网络(李培林,2001)。现代工业及其所导致的都市化和高度的人口流动,使城市社区成为一个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变得冷漠,不仅少有亲情,而且相互提防,互不往来,尤其是不愿意随便与陌生人交往(江畅,1997)。在城市社区这种陌生人的社会中,因为人在社区中基本处于匿名状态,社区居民往往放松内在自我约束。人在匿名状态下社会的约束力下降,不诚信的行为不需要付出成本或付出很少,也就容易出现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因而,需要加强对社区控制(赵丽欣,2001)。这也是社会转型期中社区管理和社区发展所需关注的问题。
社区发展是人类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具体社区中,将社区各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根据社区的共同需求,协调社区中各种力量,充分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资源,采取一系列的步骤,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中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使整个社区处于良性循环中(黄少宽。1997)。“社区发展”的外延已不再局限于发展中国家,相反已逐步覆盖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及所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及地区;“社区发展”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落后国家的扶贫助弱工作,而已拓展至所有国家之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环境、服务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综合性与全面性已成为社区发展的趋势。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另一个重要现象,即无论在50年代还是90年代,无论是欧美的学者还是亚洲的学者,大都十分重视居民的“社区参与”在社区发展中的意义(徐永祥,2000)。
社区发展要重视社区发展的规划。社区发展的整体规划要构建人、环境和文化三者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系统,制定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合理有效地配置社区资源,使社区居民居住地、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在地域分布上协调组织,提高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保持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人、环境和文化相融共生,促进社区的开发与建设。因此,城市社区发展规划要通过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对社区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估,根据社区的不同地理条件、社区成员构成、不同社区文化心态,对社区的人口、经济、文化、环境、社会保障与服务、生活质量、思想意识等诸多要素作出具体的、因地制宜的发展布局和设想。由于社区发展涉及了多因素、多变量、多目标,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所以城市社区发展整体规划既要从社区眼前的实际出发,又要保持一定的弹性,让社区综合系统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蔡小慎,2002)。
社区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居民、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参与;它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这就要关注社区的历史,要掌握详尽的社区经济、文化、居民心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环境、人口等多方面的档案信息。今天社区发展的历史记录将为社区将来进行管理、提供服务、制定规划、扶贫救助、改善环境、丰富社区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社区档案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效率,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方便群众;而且在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和提高三个文明建设水平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社区档案也是一种资源,要充分利用社区阵地,宣传档案,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发挥社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社区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①吴雁平,2003,《单位制”与“社区制”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管理》第1期。
②潘允康,1997,《社区和精神文明建设》。《道德与文明》第4期。
③孙晓光,2001,《建立社区档案服务社区工作》,《兰台世界》第8期
④吴建华、徐欣云、何小菁,2002,《关于社区档案与社区档案工作的思考》,《南京档案》第5期。
⑤赵喜红,2002,《社区档案工作管见》,《湖北档案》第7 期。
⑥邵为琳,2002,《开展城市社区档案工作》,《中国档案》第9期。
⑦张书梅,2001,《加强社区档案工作为社区建设服务》,《档案天地》第5期。
⑧贾奎文,2002.《建立社区档案的初步实践与思考》,《档案天地》第6期。
⑨李培林,2001,《社会生活支持网络;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
⑩江畅,1997,《文明社区与生活家园》,《益阳师专学报》第1期。
①赵丽欣,2001,《社会转型期与社区社会控制》,《社会科学论坛》第11期。
②黄少宽,1997,《社区发展的规划与实施》,《中山大学学报》第6期。
②徐永祥,2000,《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⑩蔡小慎,2002,《论城市社区发展的系统观》,《系统辩证学学报》第1期。
(郭红解、李军摘自《档案学》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