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论坛
我国档案馆社会化现状
[作者:于英香 转贴自: 发布时间:2007-04-03 09:24:02  点击数量:3305]
    自从我国开放档案以来,档案馆就不可避免地与社会贴近了,公共档案馆的研究对档案馆的社会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客观地说,我国档案馆社会化进程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这基于两个层面的考虑:

    一是档案开放率不够高。我国实行档案开放20 余年,档案开放面和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如北京市档案馆分三批开放档案80.75万卷,占该馆藏档案总量的55%,占馆藏形成满30年总量的82%。应该说,从数量和比例看,这都是不小的数字。①然而从全国总体水平来说,档案开放率仍然不高。据统计,截至2002 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已开放各类档案3252 万卷(件),占馆藏总量的24%,而国外可开放文件大约达到全部文件90%;②2004 年1 月,外交部档案馆向社会开放了1949 年~1955 年形成的近万卷外交档案,仅占同期外交档案的30%,而国际惯例为80%。③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档案馆的档案开放工作仍然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二是开放档案利用率仍然很低。自开放档案以来,大部分档案馆利用者有所增加。但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利用人数会急剧增加,而是如同往常,变化不大,利用人员的成分结构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凭个人身份证,为个人目的来档案馆查找档案的人员廖若晨星,屈指可数。开放档案对整个档案利用人次、卷次增幅的拉动并不是很突出。2000 年至2002 年,北京市通州区档案馆开放档案的利用人次、卷次仅占三年档案利用人次、卷次的22.74%和22.25%。④有一家档案馆,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开放了232 卷民国档案,68 册家族谱以及其他资料1175 册,令人吃惊的是,开放档案几个月,只有2 人利用。⑤

    管窥所及,我国的档案信息供应和需求程度都很低,档案馆社会化进程缓慢。

    ①④姜之茂:《让档案馆离民众近些、近些、再近些》,载《档案学通讯》,2004(4)。
    ②冯惠玲:《开放: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载《档案学通讯》。
    ③傅华:《外交档案开放的启示》,载《中国档案》,2004(4)。
    ⑤裴相珍:《开放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原因》,载《档案管理》,2000(4)。 

    (来源:《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4期“‘合法性’机制视角下的我国档案馆社会化”一文)

广安市档案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verd
蜀ICP备2021013166号-1

地址:广安市广安区五福南路800号 邮编:638000 电话:(0826)2332533 电子邮箱:gasdaj@163.com

技术支持:翊宝科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安市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