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都江堰档案馆新馆落成
[作者: 转贴自: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0-09-13 10:51:59  点击数量:1107]

 

 

                                                    都江堰档案馆落成并投入使用刘亮摄

  全面记录了震后伤亡人数、财产损失、景点破坏、道路和桥梁损毁,以及救援安置等情况

  5·12汶川大地震使都江堰档案局损毁严重,经过上海援建者近10个月的艰辛努力,都江堰市档案馆新馆于昨日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新馆首次公布了他们的镇馆之宝——清代嘉庆十一年的皇帝圣旨等重要历史档案,相关负责人还向华西都市报记者独家披露,目前他们正在协助成都市政府开展《5·12汶川大地震(都江堰)灾难备忘录》的档案整理工作,预计将在明年5月12日之前完稿成书。

  援建者10个月建成新馆

  “开馆前,已有4万余卷档案安全运送到成都市进行消毒、杀虫,目前已陆续搬迁到新馆有序上架。”都江堰市档案局局长黄芳说,截至3月19日初,都江堰市档案局已完成所有门类档案目录。

  据了解,都江堰市档案馆重建项目被列为了上海市第三批援建项目之一。2009年4月开始立项,6—8月完成选址、项目建议书,并确定了初步设计方案等,9月24日动工建设。“经过上海援建者近10个月的艰辛努力,新馆于今年1月27日完成主体工程封顶,7月15日正式竣工。”黄芳介绍说,过去的老档案馆仅有1930平方米,而新馆占地面积17.4亩,总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总投资7700余万元。

  5·12地震全宗最新入库

  “新馆建成后,5·12地震全宗和上海援建项目的两部分档案,是我们最新入库的重要档案。”王克明说,馆内搜集的汶川地震档案,包括502盒、12000多件纸质档案,2万余张照片、约12个小时的影像资料,全面记录了震后伤亡人数、财产损失、景点破坏、道路和桥梁损毁,以及救援安置等受灾和抗震救灾的情况。此外,馆内已完成21项、1300多盒上海援建项目档案。

  记者看到,新馆建筑单体分为南北楼,两楼间以连廊相连,包括“5·12”地震纪念馆、城市规划展示馆、档案历史文化展文化展示厅、查阅利用大厅等。“建成后这里将成为现代化管理水平一流、西部地区资源整合度最高的省二级档案馆。”

  清代皇帝圣旨成镇馆之宝

  “都江堰市档案馆收藏的年代最久远的档案是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年)的皇帝圣旨。”王克明说,这份圣旨是一份嘉奖令,赐予因出师兰州而阵亡的“福星”之子“子阳”世袭“恩骑尉”之位,堪称镇馆之宝。此外,馆内还藏有5份清代地契,有私人买卖田地的、也有将田地捐给公学的,反映了当时的土地使用管理和土地权属转移变换的情况。据了解,这两份珍贵的档案为馆内仅有的清代档案。

  华西都市报记者还看到了一张“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由于存世极少,可谓是见证了清亡民兴之间这段特殊而短暂的历史。1911年11月,四川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尹昌衡出任军政部长,并被推为四川都督,军政府废除清朝纪年法,按黄帝纪年法纪年,并发行“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300万元。据介绍,都江堰市档案馆现馆藏有清代、民国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后的文书、会计、工程、设备、婚姻、职称、农业区划、地名普查、土地证存根等档案共计290332卷。

  地震备忘录明年完稿成书

  王克明向记者独家披露,馆内正在协助成都市政府开展《5·12汶川大地震(都江堰)灾难备忘录》的档案搜集、整理工作,该项目于今年7月1日正式启动,目前处于方案修订阶段。

  王克明介绍说,地震备忘录将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于震后催生的社会团体、应急和救援机制、灾后心理重建、价值观树立等方面的启迪和反思。预计明年5月12日之前将完稿成书,最后还将报国家减灾委员会和联合国减灾委员会。

广安市档案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verd
蜀ICP备2021013166号-1

地址:广安市广安区五福南路800号 邮编:638000 电话:(0826)2332533 电子邮箱:gasdaj@163.com

技术支持:翊宝科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安市互联网举报中心